古代帝王与造纸

信息来源: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-12-16       作者:

作者: 章用秀

  李后主名煜,字重光,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。作为帝王,他很少为治理国家花费心血,相反,却常常为笔、墨、纸、砚之类的文房用具大劳其神。“澄心堂纸”就是他和纸工们的杰作。

  五代、南北宋三百多年,造纸业继续开拓发展,其中以南唐徽州地区(今安徽歙县一带)所产宣纸最负盛名。这里造纸都是手工操作,其制法是在寒冬水中浸泡楮树皮原料,尤其是需敲冰水扬帘、沥捞纸张,最后烘干而成。纸的长度可达50尺,从头到尾匀薄如一。李后主特别偏爱这种纸,命池州监造,并将所造纸张运往金陵(今南京)宫中,贮藏在他经常批阅奏章的场所——澄心堂,供宫中长期御用,这种纸即被称为“澄心堂纸”。

  李煜还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高手,云集京城,开设纸坊。后来,他干脆将澄心堂大殿腾出来造纸。每天,他都要到殿内观赏造纸过程。有时索性脱掉黄袍,系上纸工穿的围裙,同他们一起捞纸、焙纸。每制成一批宣纸,他都亲自试写,反复琢磨,以求改进,直到满意为止。经过几年的时间,造出的澄心堂纸更加洁白细腻。这是宣纸中的珍品,除了李煜自己享用,偶尔也恩赐给有功的大臣,以示奖赏。

  李煜在宫中还制作了一种会府(国库)纸,细薄光润,多用于发榜公布考试录取者名单。每当择取士人完毕,即将发榜,李煜总要给会府纸一张,约长两丈,书写合格举子的姓名于上。每次放榜,纸匠们便相互庆贺,因为放榜也等于替他们的产品做宣传广告。

  在造纸业上堪与李煜比肩的是清帝乾隆。他是一位政治家,但于赋诗填词,无所不能,琴棋书画,无所不窥。他一生与文具相依相伴,对书写所用的优质名纸十分喜爱,由此也促发了他对造纸的重视。

  乾隆在他祖父康熙皇帝建于北京的宫廷纸厂的基础上,加大了生产规模。他下令向全国各地征调造纸工匠充实宫廷纸厂,还要求地方进贡的纸张也按官纸规格制造,使全国的造纸业达到了鼎盛期。

  宫廷纸厂除了生产内府日常文书办公用纸外,风雅好古的乾隆皇帝主要让他们生产自己所喜爱的各种古代名纸。宫中有少量澄心堂纸藏品,他舍不得用,便命宫廷纸厂仿制,造出了“光滑如春水,纤维细密若蚕茧”的“乾隆年仿澄心堂纸”。

  金粟山藏经纸是宋代名纸,金粟山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南,山下有一座古寺即金粟寺。这座古刹千百年来默默无闻,不想因寺内贮存藏经纸而名震天下。这种纸属硬黄茧纸,两面皆涂蜡,呈鲜黄色,光泽细润,历久不蠹。由于不法之徒不断前来偷盗,寺内所存殆尽。其中也有一些流传到清廷内府。乾隆喜用此纸抄写诗文,并用它印制《波罗密多心经》,有些大内珍藏的书画,也用这种纸装潢和作引首,久而久之,宋纸渐少,于是乾隆命工匠仿造。他亲临工场督制,还命大臣搜集有关制纸文献,供他阅读。从制料、抄纸到加工染黄、上蜡,均不惜工本,因此所制之纸,异常精美,每幅纸角都钤盖“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”朱红印记。

  宣德宫笺与宣德炉、宣德瓷齐名。这种纸制于明代宣德年间,有本色纸、五色粉笺、金花五色笺、五色大帘纸和瓷青纸等品种。乾隆皇帝也命宫廷纸厂仿制明宣德宫笺,制成了金云龙纹笺、洒金银五色蜡笺等多个品种。

  由于乾隆时期造纸技术的精湛高超,在当时已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。乾隆五十三年(公元1787年),八十一岁高龄的美国学者富兰克林远涉重洋来到中国,请求得到清廷批准参观宫廷纸厂,学习造纸技术,并当场绘制图片,回国后写了一篇考察报告,呈交费城科学协会,建议向中国学习先进的造纸技艺。这篇文章后来还被转载在美国著名纸史专家亨特博士所著《古代造纸工艺史》中。

来源:《趣谈中国文具》


Copyright 2010 daimiao.cn. All rights reserver. 备案号:鲁ICP备10209964号

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: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:0538-8261038

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

您是第 位访客

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・购票
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
岱庙云守护